塞納河(英文:Seine River;法語:La seine)是
法國北部大河,全長780公里(485英里),包括支流在內的流域總面積為78,700平方公里(30,400平方里);它是
歐洲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,其排水網絡的運輸量占
法國內河航運量的大部分。自中世紀初期以來,首先它就一直是
巴黎之河;
巴黎是在該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來的,河流與城市的相互依存關系是緊密而不可分離的。
說法一:塞納河的
河源,距巴黎東南275公里。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巖丘陵地帶,一個狹窄山谷里有一條小溪,沿溪而上有一個山洞。洞口不高,是人工建筑的,門前沒有柵欄。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,她白衣素裹,半躺半臥,手里捧著水瓶,嘴角掛著微笑,神色安詳,姿態優美。小溪就從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來。顯而易見,塞納河是以泉水為源的。當地的高盧人傳說,這位女神名塞納,是一位降水女神,塞納河就以她的名字為名。考古學家根據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斷定,塞納女神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已降臨人間。
說法二:距河源不遠的地方有個村鎮,鎮內有個玲瓏雅致的小教堂,里面墻壁上圖文并茂地記載說:這里曾有個神父,天大旱,他向上帝求雨,上帝為神父的虔誠所感動,終于降雨人間,創造一條河流,以保永無旱災。這個神父是布爾高尼人,他名字在布爾高尼語中為“塞涅”,翻成法文即“塞納”,于是這個村鎮和教堂教名為“圣·塞涅”。故有人認為,塞納河名來源于這個神父。